上海养老保险不留空白

类别:社会保障 时间:2020-12-03 浏览:74
上海养老保险不留空白

据《劳动报》报道,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上海的社保体系连续迈出了三大步,7月1日,随着新《社保法》实施,上海启动“综保”转“城保”,实行社保并轨;随后,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新农保在全市实施;就在上周五,本市又宣布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让城镇无保居民“老有所养”,从而填补上最后一个空白,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全面实现本市无保居民“老有所养”。

  农民养老不再靠子女

  浦东新区大团镇邵村村的农民李亚官,2006年农保刚退休时每月只能领取22.8元,如今他每月可领取农保养老金500多元,老伴也是农保退休,现在老夫妻俩每月可领取1000多元的养老金。李亚官感到新农保实施后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是本市实施新农保后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样一件事,浦东新区大团镇的农民康引官,2009年时的农保政策允许缴费未满15年的可按照每年200元一次性补缴,但是康引官当时认为补缴后,等到退休时也领取不了多少钱,因而不准备缴纳农保。农保工作组大力宣传农保新政,挨家挨户分发上门宣传资料,村农保协办员上门讲解,还算了一笔明细账,指出“早参保早受益、多缴费多受益”,她当即决定补缴。在今年农保缴费的五个档次中,康引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高1300元的缴费档次,在此基础上政府再补贴400元。今年8月,康引官退休后每月可领取500多元的养老金。她感慨地说:“以前,在伲脑子里,养老总归是靠子女,老来有口饭吃就够了,现在有了新农保,伲勿担心了,政府还要补贴一块,老来可以放心了……”

  外来人口融入统一体系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为此上海市政府密集下发了9个文件,相继调整了系列社保政策,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外来从业人口正逐步融入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中。

  “现在在上海打工心里更有底了!”一位在沪打工的外来人员说,“以前,公司为我缴纳的综合保险是200多元,自己不用交钱。现在我自己每月要缴纳240元,但公司给我们缴的钱也翻倍。还是多缴多得好!”

  “综保”转“城保”,关系着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保障。记者在多个区县人保部门采访时,也了解到为了社保新政的“落地”,许多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宝山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是记者曾经采访过的一个部门,连续数月受理大厅里一直熙熙攘攘。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副所长陆健告诉记者,最高峰时日接待1200人次,“中午只能一个一个轮流吃饭,最后吃饭的工作人员要到下午1点半之后。”

  填补上最后一个空白

  就在上周,本市再传喜讯,随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展开,上海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制度全覆盖,全面实现城镇无保居民“老有所养”。

  在完成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后,上海没有停下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补贴适时发放,高温津贴由按日改为按月发放,社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正积极研制……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未来几年,上海将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衔接,一个有着可靠社会保障的未来,正在新老上海人面前展开。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4/87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