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歧视和民企歧视影响大学生就业

类别:劳动法制 时间:2020-12-03 浏览:434
区域歧视和民企歧视影响大学生就业
  宁愿漂在大城市做蚁族,也不愿意回到中小城市;宁愿扎堆挤进央企、外企和机关,也不愿意进入民营企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地域歧视和民企歧视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应尽快从教育体制、区域经济平衡等多方面着力加以调整。

  3月23日发布的《2011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作出上述警示。

  2011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660万,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总数在700多万人。由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原因,中国大学生就业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出现了“普通技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窘境。

  对1287位上海、北京和广州的大学生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在上海、北京就读的外地大学生在择业时选择留在当地,愿意回到家乡的只占了5.65%。

  民营企业尽管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是在大学毕业生中却备受冷落。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向来看,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大型国企、外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到民营企业,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大学生的这一比例分别是3.34%、4.84%和3.8%。

  《白皮书》分析,目前国内民企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程度偏低,而且比前一年数据更低。这说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心态上,追求的依然是“稳”和“利”。这一方面需要民营企业通过逐步规范自身管理和扩大发展来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等相关机构也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白皮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还在于大学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明显脱节,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导致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原因。

  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考虑到今年经济整体将出现的下行趋势,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尤为严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提出,大学生群体将是2012年就业工作的三大重点人群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从高等教育体制、实习制度、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5/42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