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开报春来

类别:劳动法制 时间:2020-12-03 浏览:195
满园花开报春来
图片
1

  本报记者 赵泽众

  5年,两级小组共谋,三方十家联动,齐心协力建成全国首个和谐劳动关系试验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5年,成百上千工作人员入社区、进企业、下车间,将新政策、新办法带到基层,将潜在的纠纷化解在萌芽;

  5年,和谐发展的环境促进人才聚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驻居民心间。

  万丈高楼平地起。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 离不开和谐劳动关系的巨大助力。

  顶层设计先行打造系统工程

  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提出申请创建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点示范区,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

  经人社部、 天津市人社局多次研究,最终确定试验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按照 “规范有序、 公正合理、 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要求,立足滨海新区实际, 用5年左右的时间, 全力打造“1310工程”。

  何谓 “1310工程”?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华珊表示: “‘1’是一个工作主线,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关系; ‘3’是劳动关系 ‘三大体系’建设,包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组织责任体系、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政策规范体系和微宏观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10’指的是推进企业劳动用工规范管理机制、劳动关系双方主体责任激励约束机制、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等十项具体机制。”

  “在工作体系上,试验区形成了上至国家部委,下至基层村居,横至新区33个相关单位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责任体系;在组织上,试验区形成了新区、 功能区 ‘两级领导小组’ 共谋,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十家’共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会调解‘四方联动’的劳动关系工作格局。”天津滨海新区人社局局长张晨光说。

  在“1310”工作框架下,天津市人社局联动滨海新区人社局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两部门先后在综合指导、集体协商、员工激励、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了30余个主要政策文件。2016年,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滨海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任务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为巩固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提供了政策保障。

  成果应共享有事好商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需要各界合力。试验区成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成员单位除人社、总工会、工商联外, 还包括政府办、 发改委、 经信委、 商务委、 国资委、 财政局、 建交局。在集体协商、落实和谐企业(园区)创建、劳动关系法规政策宣传培训等和谐劳动关系绩效考核指标工作中, “三方十家”联动配合,形成合力,实现了职能实体化。

  “新区有了大变化,个人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好!”爱信 (天津)车身零部件有限公司员工王光信,是试验区建设成果的亲历者。 作为一名 “外地人”,他进入公司后,由于技术拔尖、业绩突出,公司通过区人社局解决了他的落户问题,使他成为一名天津新市民。

  为激励劳动者扎根奉献,滨海新区持续开展评选表彰优秀外来建设者工作。对符合条件者,给予落户奖励,享受同城待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超过8000名像王光信这样的优秀外来建设者落户滨海新区,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2017年,王光信买了房,接下来还准备给即将出生的孩子上天津户口。“公司环境好,区里发展机遇大,我准备在这里定居,为建设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王光信说。

  除了能否落户,收入也是员工最关心的一件事。

  “5年来,我们通过定期与区有关部门联络,获取年度工资指导线、法律指南等方向性文件,建立了合理的集体协商和工资增长机制。”诺和诺德(天津)公司人事部经理陈昇表示,公司针对员工不同诉求,做到工资分配公平公正,近年来公司无劳动争议发生。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试验区为劳动关系双方搭建沟通平台, 通过选拔培训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在一定范围内推动企业集体协商工作有序开展。为促进企业发展、职工增收,试验区出台《滨海新区企业薪酬福利调查报告》,为企业了解用工成本、科学确定岗位薪酬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通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办法,以企业、行业、区域为单元‘分路突围’,巩固了规模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议签订成果、督促续签,实现了工资集体协商 ‘无盲点’,不断扩大工资集体协议覆盖范围。”滨海新区总工会副主席沈利民表示,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不同形式,各工会组织收集同类企业工资、 福利等相关情况资料。

  除此以外,由人社部门牵头,新区26个部门、7个功能区管委会、18个街镇密切联系,形成劳动争议隐患预警机制。 在重大和敏感时间点, 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随时掌握区域劳动关系情况,深入企业走访问需。 “我们依托一个重大劳动关系指导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收集分析系统和六项信息收集机制,进行劳动关系的预防预警,指导企业进行自查。”张晨光说。

  “收益要分享、有事要商量”,通过协商找到企业与职工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已经成为劳动关系双方的共识。

  2017年,试验区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覆盖率由5年前的81%提升到99.32%,覆盖职工由13万人增加到72万余人次。

  维护权益解民忧均等服务引凤来

  “员工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企业也肯放下身架与员工谈判,这样一来,双方达成一致的意向越来越多,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滨海新区海滨街道办事处调解员徐勤,5年前进入调解员队伍时, 许多不熟悉的法律常识,都需要找区人社局咨询。 “他们告诉我,调解工作的前提是以人为本,这点我一直放在心上。”

  和羹之美, 在于合异。 试验区通过启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和谐筑网”行动, 每年推动约500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构建市、 区、 街(乡镇)、行业商会 (协会)、企事业单位五级调解网络; 发挥行业商会龙头作用,维护行业、区域劳动关系和谐;建立企业内部沟通协调机制, 将矛盾争议化解在萌芽阶段。 目前, 区域内建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覆盖率达到80%,21家被选树为市级示范调解组织。

  劳动保障监察是服务民生、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试验区内部成立社会保险联合执法办公室,通过社保经办机构与劳动保障监察联动,加强社会保险联合执法;外部与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打击非法用工、拖欠农民工工资、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等违法行为。

  “我们建立了区域联动制度,对劳务派遣企业、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等重点企业,对争议多发的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监察,每季度开展专项检查,维护区域和谐稳定。”滨海新区监察大队副队长刘春生说。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还体现在大力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建设者生活环境上。

  “有孩子以后,公司马上调整了上班时间, 我3年内不用再值夜班, 有充足时间照顾宝宝。”2013年,天津电装电子有限公司员工杨阳生产后, 享受到了一系列贴心的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里全程免费提供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 等孩子长大以后, 还能就近就地上学, 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试验区各部门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卫生、 义务教育、 社会管理等均等化公共服务,给予同城待遇,提升劳动者归属感。 他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外来建设者免费提供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 计划免疫、 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14类8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 “四纳入” 政策, 即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 纳入政府保障体系、 纳入招生规划、 纳入学籍管理, 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一样编班,一样接受教育, 一样享受义务教育成果。

  截至2017年底,滨海新区内国家级、 市级和区级和谐企业1200余户,比2012年增长59.4%, 建会和谐企业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滨海新区连续5年未发生由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70%以上矛盾化解在企业内部,仲裁当期结案率达到91%, 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6%,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

  “5年的实践证明,试验区的经验模式是可借鉴、可推广的。”刘华珊说。

  2017年9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劳动人事争议示范调解组织经验交流会暨劳动关系协调员(调解员)培训会现场。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社局提供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19/87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