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保工程,为何百姓欢迎却搁浅

类别:社会保障 时间:2020-12-03 浏览:359
助保工程,为何百姓欢迎却搁浅
  记者最近在江苏省淮安市采访时了解到,一项专为改制特困国企下岗人员设立的“助保工程”,因政策层面一刀切的清理整顿而陷入尴尬境地,下岗失业人员重又面临着断交养老保险的难题。

  淮安市社保局2009年的一份摸底调查显示,全市有4万多下岗失业等特困人员因经济困难而“断保”,怎么办?以每人每年缴纳3000元计算,这些“4050”人员普遍离正常退休年限都在10年以上,4万人如全包下来,政府每年要出12个亿以上,财力难以承受。于是,淮安市大胆尝试一种政府帮扶模式政府设一个担保平台,以政府信用帮助困难人群获取贷款,财政提供贴息。困难人群通过这个担保平台向银行借贷少量资金,专项用于缴纳社保金,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再从每个月的退休金中少量扣取来还这笔贷款。

  2009年,淮安大众助保贷款担保公司成立,3000万元政府财政资金的注入,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很快,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等商业银行主动来洽商业务,银行按担保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大众贷款担保授信贷款额度2.2515亿元,专项用于淮安市直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的困难群体缴纳养老保险所用,担保公司、银行贷款户及困难人群的养老金账户都实行封闭管理。

  市财政局副局长狄运中说,市财政部门每年只要拿出几百万元资金用于银行贷款贴息,这部分资金在财力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一举措,使多年中断养老保险金缴纳的特困群体如久旱逢甘霖。短短一年间,市区就有6089名特困人员通过贷款把多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续上,贷款总量突破3200万。

  “如果不出意外,这项工作分期分批进行到今年底,可以基本全部覆盖到这4万困难人群,他们全部进来后可以安享晚年。”市社保局副局长徐天男说。

  然而,近两年民间灰色金融猖獗,一些民间担保公司超越经营范围涉及民间放贷业务,许多地方担保机构出现资金断裂、人员跑路问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去年6月,多部委出台《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管理暂行办法》,对注册资本金在一亿以下的担保公司进行全面清理,根据文件精神,淮安这一“不务正业”的担保机构也在清理之列。

  本是地方政府为困难群体办实事的创新之举,却横生枝节面临中断。鉴于机构本身的特殊职能和已经取得的成效,淮安市主动向上报告,“恳请主管部门能对这一个案和特例进行调研,对其资质予以保留,任何风险都由市政府承担”。去年6月,市里出具的一份请示报告送达省相关主管部门,但相关部门表态认为,“上面文件没有对特例和个案作出说明,所以你们的文件不能受理,你们的担保业务不能再做,先停下来。”这一停就是一年,至今没有下文。

  主管部门喝停,让已经开办该业务的银行也犯难了,“对照政策文件,该项业务在银行产品目录中甚至都找不到对应的名称,如果主管部门不让办了,你再办的话,就要担违规经营的责任,我们也不敢做了。”当地一家商业银行负责同志对记者说。于是,此事就僵在那里,市财政局、社保局一次次向相关部门汇报,但都没有回音。前面已经办了6000多人,按计划还有3万多人在排队待办,过去这一年间,每天都有人来咨询,但一个都办不成。

  “清理担保行业乱象是正确的,但我们这项专为困难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却因部门规章"一刀切"而生出波折来,这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政策应体现灵活性和人文关怀,允许地方在财力不济时的创新实践。我们还要继续向上汇报争取支持。”该市财政局一位负责同志仍然坚信,他们的做法最终应得到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6/25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