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保 越早整合越主动

类别:社会保障 时间:2020-12-03 浏览:655
城乡居民医保 越早整合越主动

  12月9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 《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然而, 这项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推进艰难。

  但是,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再难的阻碍也要跨越。

  整合之后———避免重复参保 提高报销比例

  28岁的祝婷婷,差点被突如其来的恶性淋巴癌击倒。 化疗费用20

  万元, 出身湖北省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农家的她, 即使把房子卖了, 凑的钱也不够。

  所幸, 祝婷婷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报销了十几万元。

  2012年, 临空经济区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设置两种缴费标准,即60元和120元,供居民选择。

  多数人选择了高缴费标准。 “缴120元,参保5年以内报销的最高封顶线为8万元;缴60元,这个封顶线为6万元。”祝婷婷说, “以前新农合报销最高封顶线为5万元。”

  地方的实践证明,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后,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医保待遇, 农村居民的报销比例提高了。

  制度分设、 管理分割、 资源分散的先天缺陷,困扰医保部门已久。“有的农民工和在城镇入学的农村中小学生, 同时参加两种医保制度,造成财政重复补贴。”人社部社保研究所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说。

  据统计, 全国各地医保制度重复参保率一般为10%-15%。

  中国医保研究会会长王东进认为, 无论是筹资渠道、 经办运行,还是权利义务、 责任分担等,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都遵循同样原则,同属基本医保的范畴, 整合是题中应有之义。

  交由人社部门管理———震荡小效率高 监管更有效

  放眼全国, 多地整合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截至2015年9月30日, 天津、上海、 浙江、 山东、 广东、 重庆、青海、 宁夏8个省 (区、 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决定全面整合或已经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其他省份有39个地市在全市范围、42个地市在部分县 (市、 区)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整合后, 绝大多数地方的城乡居民医保工作由人社部门负责。 开展整合工作的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由人社部门管理;101个地市中,98个由人社部门管理;834个县 (市、区)中,759个由人社部门管理。

  “一些地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改革实践证明, 向城镇化方向迈进并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监管, 是震荡更小、 效率更高的选择。”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 “现阶段, 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无法切断利益关联。”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医疗卫生领域从业人员也有这样的共识。 “自己监督自己会走样,既管钱又用钱绝对不合理。”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荣誉院长武广华告诉记者。

  医疗卫生领域的监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唯一的答案,医生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医保研究所所长吕国营说, “有的人认为,其他部门难以监督医生的行为,其实卫生部门也同样很难监督医生的行为。”

  “监管动力比监管能力更重要。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呈 ‘父子’关系,其他方的监督比上级的监督更有效。”吕国营认为, “医保机构是消费者的代表,是规范医院和医生行为的强大力量,这已被不少国家的实践证明,也被我国各地的实践证明。”

  越早整合成效越高———制度生机勃勃 群众踊跃缴费

  各地以“个人待遇水平就高不就低”为原则,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东省城乡居民统一使用省医保药品目录,农民可报销药品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近1倍,全省城乡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44万元。

  江苏省的整合地区以 “金保工程”为依托,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信息全部纳入统一的社保系统,发放社保卡,保障城乡居民持卡就医,直接结算。

  上海市规定,农民住院费用不再设立最高报销限额,原来新农合住院费用一旦超过12万元,就不能再结算医药费了,现在超过12万元的住院费用还可按照规定比例结算。

  重庆市参保居民可在全市3000多家医院、8000多家药店、1万多家村卫生室就医购药,并且实现直接结算,无需垫资,不必跑腿报销。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了群众的参保缴费积极性,扩大了医保覆盖人群。 “一到年底,许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就会给我打电话,问什么时候缴纳城乡居民医保费。”孝感市闵集乡凤凰台村村干部祝学法说。

  “整合越早就越主动,越早代价越小、成效越高。”郑功成表示。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14/40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