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全力帮扶“归雁筑巢”打造脱贫新引擎

类别:求职技巧 时间:2020-12-09 浏览:487
近年来,保山市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政策,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作为重点抓牢抓实,严格执行《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优质

近年来,保山市认真落实各项创业政策,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作为重点抓牢抓实,严格执行《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每年初根据省人社厅文件要求,及时将各项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区),同时依托云保“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发布政策法规、服务指南、招用工信息,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出台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问题,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截止2018年3月,保山市总人口259.1万人,农村劳动力133.57万,其中,按性别分:男性72.03万人,女性61.54万人;按文化程度分:大专以上4.51万人;高中26.59万人,初中96.36万人;按年龄结构分16—30岁50.39万人,31—40岁42.99万人,41—50岁37.96万人。常年在昆明及省外务工就业18.44万人(隆阳区5.15万,施甸县2.93万,腾冲县6.75万,龙陵县1.14万,昌宁县2.47万);返乡农民工数量4.69万人,愿意继续外出务工的4.61万人。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省人社厅更新领导干部技能扶贫与转移就业挂钩联系县名单的通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挂钩结对、责任包干、协调帮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农村劳动力“挂包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责任区域、工作内容,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强化服务,搭建就业平台。依托云保“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通过市、县、乡、村、企业、个人六级网格布点,全面建设市、县两级管理中心为主系统,覆盖乡(镇)、村(社区)和企业、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对外劳务合作机构、个人手机客户端等12个板块50多个子系统一体化的云保“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全面掌握全市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精准技能培训和精准推荐就业创业。


(三)金融扶持,提供创业条件。2018年,保山市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目标任务为:扶持自主创业9107人(户),其中:“贷免扶补”扶持5375人;创业担保贷款(含小微企业贷款)扶持3354人(户)。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扶持对象,未单独下达扶持目标任务。


2017年到2018年3月,全市共扶持创业10031人(小企业15户),发放贷款10.15亿元,带动(吸纳)就业19733人。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6人,发放贷款4295万元。性别结构以男性为主,女性较少,行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日用百货、加工服务及其他行业也有涉及,地区分布主要以乡村、社区为主,主要行业为餐饮、零售、生活配套服务等类型。


(四)政策激励,凸显招用工服务。保山市结合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模式的实际情况,输送农民工到园区创业就业,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园区(园中园)企业招用工激励扶持工作的通知》,从农民工、组织者、用工企业等多个角度进行补贴帮扶。全市给予五项激励扶持补助3043人次、90.0942万元。


(五)项目支持,展现“孵化器”作用。保山市省级《施甸县布朗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紧扣“林下养鸡、食用菌”等产业扶贫重点,探索搭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积极提供创业条件,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帮助和吸引返乡农民工走上创业就业之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迈上了快车道,布朗族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成效彰显。占地面积90.83万平方米,可容纳团队50户,现已入驻团队39户,经营性收入14万元,带动就业241人,孵化成功率90%。形成“一园二区、一区多户”发展格局,采取“园区+公司(合作社)+村两委+返乡农民工”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水平。省级《昌宁县柯街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项目采取按“一园一区三部”“一部多户”的建设布局,占地面积299.7万平方米,可容纳500户,创业园首批入驻企业25户,目前已发展入社94户,经营性收入227万元,带动就业282人。保山市通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不断推进,提供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双十万微型企业贷款等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和创业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六)强化典型、充分发挥引路作用。以安氏竹鼠驯养繁殖场安国军、木龙源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国良为代表的返乡农民工,则是通过借助创业扶持贷款解决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实现成功创业的示范。安国军创办的安氏特种养殖场已经建成了占地约6亩,1700间鼠舍,存栏4000只,实现年利润20万元的规模化养殖场,并成功带动周边9户18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实现年利润45万元。李国良组建的木龙源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了有258户社员的两青作物(青豌豆、青蚕豆),实现年销售额达147.7万元的专业合作社。2015年安国军、李国良双双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工。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劳务经济的带动下,部分农村、农民逐步摆脱贫困,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并且在全国经济下行运行的大背景下,劳务经济受市场需求影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很大一部分有创业意识,掌握了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工,产生返乡创业的强烈愿望,纷纷返乡寻找创业就业平台,还有很大部分返乡农民工仍处于创业的初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和创业,缺乏发展资金是返乡创业者遇到的最大困难。目前,适合返乡人员借贷的项目少、资金量小,而且必须抵押、手续繁杂,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难找有效的担保人。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不高,全市每年返乡农民工4.69万人,愿意留乡创业的不足800人。


(二)创业意识受限制。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从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情况看,大多数创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从事养殖、餐饮、种植的较多,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很多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仅凭个人感觉,没有对地域、气候、交通、产品市场等进行科学评估,创业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创业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乡镇的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不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在现有政策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专门就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土地流转、融资、税费、担保、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比如,放宽市场准入和行业门槛等。


二是建议加大金融扶持。在创业担保贷款、双十万微型企业贷款,对创业农民工给予贷款扶持和名额、贷款额度倾斜。


三是建议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整合扶持政策,为创业农民工提供必要配套设施,搭建创业发展平台。同时可根据需要成立各级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扶助等服务。培育品牌,实施“一县一品”。打造具有地方经济特色品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充分发挥经济品牌的示范效应。到2018年,每县打造培育1—2个具有地方经济特色品牌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四是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在引导鼓励农民工创业。从创业项目前景、创业指导、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的规划和引导,避免创业盲目性。


五是建议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改善。在公共服务方面设立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注:本文转载自:http://www.newjobs.com.cn/Details?newsId=9F9CBFD8EBFDF5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