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回报——这正是准备进军职场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你投的每一份简历,不是次次都会有人回复你。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大学毕业生该做怎样的努力才能排除阻力,实现他们的就业愿望,为此,专业人士给毕业生们开出了“良方”。

一、“专业排名靠前,常年就业率90%以上,学生毕业后就业不愁。”这是很多高校招生时常用的宣传口号,也是历来学生及家长选报大学专业时最重要的依据。但等到学生大学毕业要找工作时,就会发现现实情况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美好。其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和学生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是招聘会很多、上会招聘的企业也多,但部分中小企业岗位需求多集中于营销、服务类等大众岗位,学生们认为这些岗位“保障性低”、“发展不稳定”,因此不愿应聘。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愿意选择相对稳定、专业对口的工作,像外企、政府机关、教育部门等行业,却因需求所限,并不是人人都能“中标”,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为此,相关专业人士提倡大学生要先就业,后择业。调整心态,不要错过眼前的每一个机会。

二、技能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个大学生都经历了10多年的寒窗苦读,虽然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常常在应聘初期就被用人单位挡在门外,这使许多原本在学校表现不错的学生遭遇就业艰难的尴尬。所以,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要利用一切可能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比如利用假期做家教、打工、学驾驶、参加专业求职培训,找一份实习工作进而积累经验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支招:
首先,求职者要把握就业行情和社会需求的“行情”,找准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
其次,多方面搜集需求信息、筛选信息,最后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眼确定自己方向;
第三,掌握一些应聘的技巧。不妨找些书籍来看,也可以向有经验的人士咨询。良好的心态是应聘成功的关键,初次应聘难免紧张,几场下来就会应付自如了,所以,模拟训练对于调整心态十分有益;
最后,抓住择业的良机。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时效性,把握时机对择业的成功很重要。
 
也许有同学找工作的状态已经从春季跨度到了夏季,很可能会持续到秋季。我们都有疑惑:找一份工作就这么难?其实企业也有同样的疑惑:怎么招一个合适的人就这么难?这样看来,难道是我们两两错过了?其实不然,求职就像一次找对象的过程。想想你追求一个心仪对象的时候是怎样做的。精心准备、提前了解、把状态调至最佳等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如果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是不是会做出些许让步。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适,勿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