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在生命禁区穿梭

类别:社会保障 时间:2020-12-15 浏览:371
17 年,在生命禁区穿梭
图片
1

  □本报记者 赵为

  “从高空俯瞰黄河, 别有一番气势。”王进翻出了一张多年前自己在215米高空寻线跨越黄河的照片,脸上挂着自信与豪情。

  今年39岁的王进, 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检中心带电班副班长。

  从事带电作业17年, 他从敬业到精业再到立业, 用扎实的技术、严谨的态度, 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大国工匠的故事。

  艺高胆大闯入带电王国

  王进出生在济南市天桥区一个普通的电力职工家庭。1998年, 从临沂电力技工学校输电专业毕业后,王进进入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 成为一名送电线路工。

  在野外施工作业是件累人的差事。 工作虽苦, 但从小长在电力家庭的王进从入职第一天起, 就深知只有掌握技能,才能有所作为。3年的时间里, 王进练就了一身爬塔走线的 “硬功夫”。

  2001年初, 年轻的王进作为骨干成员, 被抽调到刚刚成立的国网山东检修公司。

  “检修公司刚成立时, 大家对于带电检修怎么干才算规范, 都摸不着头绪。” 王进说。 为了迅速掌握带电作业技能, 王进白天向兄弟单位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技术难点, 晚上回到家抓紧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凭着之前打下的好功底, 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具备了实战的资格。

  2001年4月, 王进和几名同事一起来到位于沈阳的中国带电作业中心, 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带电作业。

  考试时需要先顺着模拟电路的铁塔往上爬, 刚开始耳边传来的是“嗡嗡” 的声音, 离近了就变成 “滋啦滋啦” 的声音, 越爬越瘆人。 轮到王进操作时, 他蹬在软梯上的腿不由自主地打哆嗦, 最后那几节一步一停歇。 “抓导线的一瞬间, 一道10多公分的电弧打过来, 我本能地一闭眼。”他回忆道。

  王进形容自己当时是牙一咬、心一横, 伸手一把抓住高压线, 迅速进入电场, 这才成功实现了等电位, 完成了第一次带电作业。 也正是这一次 “摸电”, 让王进闯入了带电作业王国。

  在生命禁区打造自由王国

  王进带电作业的都是500千伏及以上的线路, 电压等级高, 线路负荷大,而且工作时身处深山野外,常年与高温酷暑相伴。 每次带电作业, 王进必须精力高度集中, 动作稳定准确, 在生命的 “禁区” 中穿梭,丝毫闪失都会铸成大错。

  2005年夏天, 山东淄川山区的一座500千伏转角塔出现掉线破损亟待修补, 王进主动请缨, 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作业现场。

  爬上近40米的铁塔, 身穿防护服的王进, 瞥了一眼挂在铁塔上的温度计, 指针已经卡在40摄氏度的顶限。 王进回忆说: “在上面干了没一会儿我就中暑了。 当时我已经进入电场, 此时若退回去, 将拖延整个修复工作。” 靠在导线上的王进, 让工友传上来两瓶矿泉水, 连挤带嘬的喝下后, 紧喘几口气, 挺起身躯一步一步完成了操作。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是世界首条±66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线路上400多万千瓦的负荷相当于大半个青岛市的负荷,这是一条“不能停电的线路”。为了保证线路的畅通,王进和他的带电班组成员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可能发生的问题,模拟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1年10月17日, 工友线路巡检时发现,±660千伏银东线2012号塔导线线夹螺栓处开口销脱落,如果不根除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王进再一次挑起了重担。±660千伏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在世界上也是首次。为确保万无一失,王进和他的带电班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封闭演练。

  第一次带电模拟演练用了2个小时,虽然成功了,但王进对于结果并不满意,因为±660千伏电压等级高,作业时间越长,风险也就越大,必须要缩短时间。王进和带电班的成员吃住在训练场,反复上塔演练操作、推敲作业方案,从安全措施到进电场的方式,再到与地面工具传递配合,每一步都要精确到秒。

  离地56米、脚踩660千伏高压、被400多万千瓦负荷包裹……最终,王进在不到1个小时里完成了检修任务,相比停电检修,节省电量1000万度,避免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能传承和复制的才算手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进知道,真正的成功是能够传承、复制的成功,于是他开启了自己的“导师”模式。

  王进说: “以前我学技术的时候,我做师傅看;现在都是我先做,甚至反复做,让他们先看明白了。”为了尽快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徒弟,王进和徒弟一起爬塔,一起走线,理论和实战结合,爱护和摔打同步。

  师严徒艺精。 王进的徒弟邱旭尧,从一名青涩的技校毕业生,很快成长为班组里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 另一名徒弟李敏,入行不到两年,就获得了中国电力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带电作业技术比武第二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除了教徒弟,王进还把身边热爱创新的一线工友聚到一起,组成了“卓越带电作业创新团队”,让大家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变成了“抱团闯关”。如今, “卓越带电作业创新团队”已经更名为“王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总共完成创新成果近30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我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其他什么本事,我的想法就是当年的初心:在带电作业这个领域干一辈子,把他当事业、当享受。”王进说。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19/54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