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从银行辞职:重新出发,永远都不晚

类别:职场技巧 时间:2020-05-07 浏览:1683
最近半年,金融圈的小伙伴过的有些辛苦——私募嗷嗷待哺,券商大幅裁员,P2P接连暴雷,投资咨询公司更是挣扎在生死线上。圈里很多公司都迎来了离职潮,其中有被裁的,也有主动离职寻求更好发展的。

最近半年,金融圈的小伙伴过的有些辛苦——私募嗷嗷待哺,券商大幅裁员,P2P接连暴雷,投资咨询公司更是挣扎在生死线上。圈里很多公司都迎来了离职潮,其中有被裁的,也有主动离职寻求更好发展的。

身处行业的低谷,许多人都在思考未来发展问题,如果你还在迷茫,那么通过 下面这位前银行人的讲述,也许你能够找到答案。

受访者介绍:刘威(化名),1993年至2015年在某国有银行工作,2015年从银行离职,目前任国内知名三方理财公司S市分公司总经理。

作者 | Joanna

来源 | 金融圈男神(LinkResources)

1

一段故事,总要有个结局

“王行长,我还有希望晋升吗?”

“跟你说实话吧,你这个年纪,支行行长你是别想了。”

听到这句话,刘威心里突然踏实了。转身、辞职,在别人不可思议的眼神里,刘威却表现得很平静,其实问不问都一样,想走的心很早就有了,只是想给自己前半生的这段职业生涯一个结局。

就在辞职的不久之前,国内一家知名三方理财公司的区域总监,从南京特地赶到刘威的办公室,希望他能加入。一番深谈后,区域总监那渴求的眼神让刘威至今难忘。

“他们也是上市企业,一个区域总监,也相当于我们省行的一把手。在银行系统,这样的大人物找我谈话是绝对不可能发生,更别说从南京特地赶到我的办公室来。”说起三年前的事情,刘威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 我93年进入银行,15年离开, 在银行整整工作了22年。 ”刘威说。

22年,人一生需要工作的一半日子,这份时间的厚重并没有成为刘威重新出发的包袱。离开银行三年里,他活得更通透了。回忆起在银行的那段时间,他没有特意提及某个人,也没有发出一句抱怨。话里行间,更多的是感激银行给他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碰触到跳槽这个敏感话题时,由于多年的职业习惯,他给出的建议仍然像银行行长做总结一样:

“外面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大,不过只要你肯读书,有专业能力;爱学习,想要进步,不论你跳到哪里都可以。”

2

职业转型,是写在DNA里的选择

离开银行时,刘威已经45岁,在国有行一个有着10多个网点的支行里做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

和今天很多跳槽的银行人不同,2015年,虽然当时银行的工作压力也很大,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许多银行人虽时时担负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压力,但说起跳槽,很多人还是在驻足观察的状态。

毕业以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有些人在会计柜盖章能盖一辈子,有些人做客户经理能做一辈子,而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安分。但在这些人中,更多的是一边盖章,一边抱怨工作的枯燥无聊薪水低,只有极少数人在为自己的转身做准备。

刘威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 在考虑是否要离开银行的时候,他曾假想过自己接下来几年的银行生涯会是怎样的。

他掰着手指算给我们看:“每周5个工作日,雷打不动的半天行长办公会,半天网点主任例会。另外,我作为分管公司的副行长,市行有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风险管理部、贸易金融部这些直管部门会给我开会,他们给我开完,我还得回支行再开传导会。你们看,每周至少有两天半的时间在开会,除此以外,每天晚上还排满了各种商务应酬活动。一周又一周就在开会和应酬中度过。”

“如果不辞职,再过一两年,我就要去工会这样的部门去养老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刘威说。

在银行这么多年,无论什么岗位,刘威几乎年年都是绩效考核第一名。和绝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相比,他没有基层员工辛苦,工资在当地也算是中上水平。

可是就是这样的生活,金融人的敏感还是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危机:就一个孩子,养老得靠自己;去年一块五的油条,现在却要2块了,而 自己的工资却不知道多久没变化过了。

一杯茶了却此生的平台,是时候抽身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这个年纪,做了支行副行长到退休也算是圆满了,但是人往高处走,特别是我这样坐不住的人,到65岁肯定都活蹦乱跳的,让我50岁就去后台部门养老,我会难受死。”

有人喜欢安逸舒适、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日子让人很有安全感。

有人却喜欢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人生是一场冒险,有着无穷的宝藏等待被挖掘。

走还是留?其实早就写在一些人的DNA里了。

3

新的起点,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我爱财,也爱理财。虽然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公司业务,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投资。”

刘威在辞职以后,为一家三方财富公司开拓本地市场,自己做业务的同时,也组建团队。工作性质的不同,服务客户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我现在的工作很自由,只要招好人、管好人、培养好人就行。跟银行比,没有了大量的会议和应酬,按时上下班是常态,哪一天突然加班了反倒不适应。而这在之前的22年银行工作生涯中,要是不加班你就是另类。”

说到现在的工作,刘威很开心也很满意,当然薪酬部分占据了满意的绝大多数份额。 在银行这么多年提升的能力和积累的资源,似乎在跳槽的这几年都得到体现。

“不过我毕竟在银行工作了半辈子,还是带有一些烙印的。有些活再苦我也能干,但有些活,说实话,真干不了。比方说,我这一个理财经理上门去拜访一个大客户,刚巧客户要开会,让她稍微等一下,不想客户开着开着把她给忘了。她于是就在门口等,直到4个半小时过去,客户会议结束看到她才想起有这件事。换了我,最多等1个半小时肯定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可能有时候我潜意识里还是当自己是银行的领导,傲气还在。”刘威摇摇头,苦笑着说。

与银行相比,现在的办公环境虽说不出多奢华,但是在装修上还是很接近银行私人银行。刘威淡蓝色的衬衫也让人一眼就想到金融工作者,只不过与国有企业性质相比,这里没有各种大小会议,没有严谨的上下级关系,只有业绩和指标。

2015年7月份入职以来,仅用一年时间,刘威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5个人6.5亿的销售目标,而后更是一骑绝尘,10个人完成12.5亿销售目标,成为公司明星团队长,进入新公司的精英俱乐部。

在满墙的荣誉和丰厚的报酬面前,刘威找到了这份工作对他来说的真正意义。

4

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别人帮不了你

刘威的成功转型,对很多银行人来说,虽然不可复制,但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说实话,我这边的所有理财经理、私人银行家都是我从各家银行挖的,包括我目前在谈的3个准备过来的。她们来之前也都会怕,毕竟这份工作没有银行那么稳定,可以旱涝保收。”

“但是我跟每一个人都这么说,如果我们集团每年方向正确、发展迅速,我们团队指标完成、效益领先,我们其他同事也卓有成绩,就你不行,那一定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如果你相信自己没问题,那么别害怕,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的去尝试。”

刘威归纳了一下,想要跳槽,有两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一,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跳。

第一,你手中具备一定的客户资源。 多年的银行对公条线的工作经历,让刘威结识了许多大型企业的老总、政府平台的领导、中小企业主。这些客户成为了刘威迅速转型的第一批基础资源。资源型人才到哪都会受到欢迎,因为可以即插即用,立刻为新的东家产生效益。

第二,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刘威说他生活中有两大爱好,读书和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他具备了感知世界和认知新事物的能力,带着这样一份学习力,他不管是现在的投资理财领域,或者即便进入其他行业,都不会感到恐慌。

“我现在每天都要学习,只有把自己的产品弄透了才能向客户介绍风险点和未来收益,不然客户怎么相信你呢。在银行也一样,现在的私人银行给客户的服务体验再好,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对客户又有什么用呢。”

刘威说, PE、VC这些名词,以前在银行工作中很少接触,现在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这些名词,出去和客户讲述的也都是宏观经济走势之类。 离开银行这些年,刘威的知识储备扩充了很多,这都得益于他强大的学习力。

“国有银行的员工想要跳槽,真的特别简单,就往股份制银行或者农商行跳,做同样的事情,对手中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收入就可以翻倍。 这是一条捷径,但是这么做,你在银行的职业生涯基本也就局限于简单重复的工作了 。 

对于目前还在银行,每天干着重复机械工作的人,刘威一脸担忧: “我以前在银行的时候,手底下有一个盖章盖了很多年的高材生,在给他轮换岗位时竟然表现出恐慌和不愿意,这样的人才,就算鼓足勇气跳槽,社会也不会对他报以微笑吧 。”

“我出来以后发现,当今社会,民营企业对于人才极度渴求。但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又没有政府机关、国有企业这么系统,因此他们最好的做法就是从这些单位高薪挖走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客户资源的人才。”

“ 很多人在银行工作时间久了,以为银行就是整个社会 , 外面的世界很大,而且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得多,机会也多得多,但出来之后能不能适应,这就真的要看个人水平了。”

5

我们都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这月底我就要驾车出发去云南,西藏已经去过12次了。”采访结束时,刘威分享了他近期的旅游计划,对于未来,他拥抱美好,笑面挑战,胸有成竹。

曾经,银行圈子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在银行做到35岁还没有离开,那么极大概率会一直做到退休。在刘威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22年银行工作经历,辉煌的业绩排名,一个体面的管理岗位,这些并没有成为他的枷锁,反而成为他45岁时重新出发的助力。

生活和工作,其实很公平。你若希望变得美好,并为之努力,他们就一定会把美好放在你的窗前;倘若你关上窗,锁上门,只想躺在沙发上,那么留在房间里的只会有昏暗与焦虑。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别在原地等待,赶快去追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