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真正的匠者”

类别:管理培训 时间:2020-11-25 浏览:622
“做一名真正的匠者”
1

  □杨远 杨华

  张行保在讲解古代笔筒的精巧设计。 李云鹏 摄

  “做一名真正的匠者, 拥有一颗纯粹的匠心。” 投身中式家具行业30年来, 北京市一级工艺大师、家具品牌掌舵人张行保始终用这句话告诫自己。

  从17岁学徒起, 张行保就和中式家具结下不解之缘。 他坚持精工细制, 一步步把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 即使有了北京 “行之行” 家具公司董事长、 北京中和圆通家具文化公司总裁的头衔, 他也不忘初心, 仍然行走在制器一线, 琢磨技艺、 潜心研发, 将实践感悟升华成理性认知。

  张行保不断对中式家具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融合进行探索与创新, 推出一系列适合现代家居环境的中式家具。 这些家具以其独有的中式家具精髓和传统文化风韵, 受到业界专业人士的推崇和消费者的青睐。

  与木结缘初试身手

  张行保1969年出生在山东淄博。 在他幼时的记忆里, 大家对木匠都很尊敬, 做木匠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情。

  “17岁时, 父亲让我跟矿上的木工师傅学习木工技艺。 父亲并没有强迫我学, 只是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就是艺不压身。” 父亲的话触动了张行保, 他在父亲的引导下入了行。

  张行保一入行就一发不可收。他一般是看师傅做一遍就会, 上起手来很顺利, 练习几遍就能熟练掌握。 在动手过程中, 他也悟出了很多道理———“要亲自尝试, 不亲自动手不会有真正的感悟。”

  木工一般三年出徒, 张行保不到一年时间, 就已经学会木工全套手工工艺, 可以独立制作门窗和家具。

  1988年, 张行保创办木器加工厂, 1989年创办 “新潮家具店”。那时候, 市面上流行的还是那种简单的板式家具, 于是, 他根据市场需要, 开发制作了一批造型美观也更实用的新式家具。 结果家具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那时也正是借助了改革开放的东风, 百业待兴, 所以家具店的生意很好。”张行保回忆道。

  到1996年, 20多岁的张行保已经是集家具制造公司、 家居商店、 装饰公司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老板。 在家乡淄博, 大家都称他为“小木匠” “名人木匠”。

  精工细制创立品牌

  从山东到北京, 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正逢其时。1997年, 跟张行保合作的浙江温州供货商, 看好红木家具市场的前景, 要去北京拓展业务。 由于供货商启动资金不足, 又需要专业知识, 于是张行保受邀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发展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1997年, 我先从经销做起, 从香港、 深圳、 东莞、 苏州等地代理家具, 在采购家具的过程中既开了眼界、 长了见识, 又看到了商机。 后来, 我们公司开始主营红木家具的营销和推广。” 张行保回忆道。

  在北京家具市场摸爬滚打, 广结学者专家、 业内名家, 张行保对中式家具、 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提升。 深思熟虑后, 张行保立志要打造一块金字招牌。

  “我在而立之年创立了 ‘行之行’ 品牌, 意在: 学在山东, 立在北京, 行在世界。 公司主要进行中式古典风格家具的销售、 制作、 设计和研发。 我把 ‘继承传统、 求实创新、 诚信创业、 传承文明’ 作为公司的理念, 把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作为使命。” 多年来,“行之行” 陆续为钓鱼台国宾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完成了家具的设计和制作。 对此, 张行保颇感自豪。

  30年间, 张行保亲历家具行业的兴衰, 见证北京红木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 他建立了中和艺术空间以及中和家居艺术馆, 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契合现代家居环境的新中式家具。

  故宫宝座改良设计是张行保践行新中式理念的成果。

  一次, 张行保在贵宾楼饭店招待香港朋友, 发现酒店大堂的家具与酒店大堂空间的尺度不协调。 出于职业敏感性, 他脑海中开始构思宝座改良, 将它改造成适合酒店大堂的新中式家具。

  于是, 张行保在宝座原有型制的基础上, 降低了坐面高度, 在坐面、 靠背处辅以软体, 提高了实用性和舒适性。 同时去掉托泥, 缩小了整体体量,更适合空间的陈设。

  在那个时代, 酒店家具大多都是西式风格的沙发或者是中式扶手椅, 将宝座改为适合酒店使用的中式沙发在行业内是首创, 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家具的保守认识。 后来,这一系列家具连续几年都供不应求。

  传承经典以器载道

  中式家具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基本使用功能, 更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 于是 “以器载道” 的说法应运而生。

  张行保是做新仿家具的。 “既然是新仿, 很多人认为只要参考原样, 照搬照抄、 复制出来就够了。但我经手过眼的多了就开始思考,一味仿制照搬是没有意义的, 要做出时代感和新意。”张行保说。

  为故宫三希堂所设计的束腰鼓腿彭牙炕桌, 是张行保在古典型制基础上的一次创新。 在整体上, 炕桌依然保留了传统型制的神韵, 但在选材、 造型、 细节上都进行了创新和设计。 比如, 从使用角度加入了托泥, 重新修改了冰盘檐的曲线比例, 牙板的弧度也更加饱满, 最终形成了一款来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的原创作品。

  张行保认为, 家具与人的关系非常紧密,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 面临的压力挑战大, 家具的舒适性成为他们的第一诉求。

  在为钓鱼台国宾馆、 国家博物馆楠木厅进行家具设计的时候, 张行保充分考虑到家具、 环境、 人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家具的型制、尺度都力求与空间环境相协调, 满足特定使用场合的要求。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才能呈现出真正带有时代烙印的新中式家具。”张行保总结道。

  与时俱进开放体验

  谈及心中的愿景, 张行保描述了他心中的家具体验馆和未来中式家具学校。

  “家具体验馆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体验馆, 即可以和市场对接, 聚集人才, 同时是一个向大众展示的窗口。 至于开办学校的初衷, 是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将自己所学和从业感悟传授给下一代。”

  未来中式家具学校是他的另一个愿景, 以传统实木经典家具的实物为基础, 将中式家具的学习与西方教育模式接轨。 张行保认为, 中式家具的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将观摩、 体验、 教学形成一体化的模式, 寓教于作, 工学一体,打造成为中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颇具儒家风范的张行保正是中国当代传统家具传承与创新的领军人物, 是众多新中式家具探索队伍中的佼佼者。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18/20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