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者自感“被中产” 期盼“橄榄型”社会

类别:社会保障 时间:2020-12-20 浏览:416
有评论指出,庞大的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的稳定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于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意义重大。如果缺乏庞大的中等收入者,产业结构将会呈现畸形状态;中等收入者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低收入者增收创造条件。

   
  来自网络图

  编者按:2010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公布的调查数字表明,中国收入差距目前已扩大到23倍,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时经8年仍未出台。本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第四季度制定。据此前披露的消息,方案将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调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近期,人民网采访组专门就收入分配问题展开调研,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将推出十期报道。本期重点是分析中产阶层的收入状况以及如何进入“橄榄型”社会。

  温家宝总理在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今年第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方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受到广泛关注。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中产人群有哪些标准和特征?“扩中”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哪些意义?我国距离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有关专家对此予以解读。

  你认为自己是“中产”吗?

  一般认为,中产人群是指收入处于社会中等水平以上,生活品质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有一定存款且热衷消费,拥有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较高道德水准,并具备职业认可度的社会群体。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报告显示,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在高低收入差距甚大的情况下,收入中位数与平均数相比,更能准确反映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中等收入标准为年收入6万至20万元左右,此外还要满足拥有30万元以上的货币性资产,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等条件。据其估算,目前我国约有1.5亿人属于中等收入者,占全国7.8亿从业人员的22%。

  但不同的研究机构对于中产人群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以个人年收入上下限为例,就有“1.63万-3.73万元”、“2.2万-5.7万元”、“2万-16.7万元”、“3.4万-10万元”等划分范围。据媒体统计,我国目前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统计方法和标准有20种左右。

  “实际上中产的认定包括主客观双方面。”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对记者说,如果以收入水平来计算,将近30%的中国劳动者都属于中等收入者,但认为自己已经跻身中产的可能还不到10%,“月收入5000元的技术工人一定不觉得自己属于中产阶层”。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指出,发达国家对于中产阶级的认定也是多维度的,并非取决于“收入”一项指标,而且标准也不尽一致。

  “亚洲开发银行2011年公布的数据说,每天消费额在2到20美元之间的群体就属于亚洲的中产人群,而世界银行设定的贫困线标准也才1美元,你能说刚脱贫的人就是中产了吗?”李实说。

  专家指出,由于对于中等收入人群的概念并无权威界定,导致有关部门在制订政策时缺乏有效参照,公众也无从判断,更多的是依赖自我感觉。

  为何“中产”觉得钱不够花?

  在北京广告行业工作多年的张小姐目前月薪6000元,算上年终奖每年入账约9万元。无论按照上述哪种标准衡量,张小姐无疑都属于我国的中等收入者。

  张小姐自己却并不这样看。与朋友合住的她,每月固定支出房租1500元,另有1000元餐饮、交通、水电等日常支出;朋友结婚、回家过节、礼尚往来等临时支出至少要花一两千元;商场里买两件衣服差不多近千元,爱美的她已经放弃在商场购物;如果打算购买几千元的电子产品,就要节衣缩食好几个月。

  “我认为中产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用因为在商场里买一双鞋而纠结好久,不用担心明天一旦失去工作就过不下去。”张小姐对记者说。

  像张小姐这样收入尚可的“白领”,很多都大呼自己“被中产”。专家认为,这与房价过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工作稳定性低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存钱主要是应对生大病、子女择校费等不时之需,同时由于担心失业或未来养老问题,也尽量降低日常开支以外的娱乐、旅游支出。

  统计表明,城镇居民有近1/4的收入要支付教育、医疗保健和居住三大支出,如果加上购房支出,比例将会更高。所以尽管中产人群手头上有一定余钱,也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形成有效购买力。

  有评论指出,庞大的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的稳定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于支撑经济稳定增长意义重大。如果缺乏庞大的中等收入者,产业结构将会呈现畸形状态;中等收入者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低收入者增收创造条件。

  如何形成“橄榄型”社会?

  “橄榄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都很少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的社会,相对于“金字塔型”社会而言,“橄榄型”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安全。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求是》发表文章指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苏海南认为“扩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应促使相当大部分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进入中等收入人群;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白领和技术工人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人员来源;此外,还要建立更广泛的社保体系,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等。

  “在二次分配过程中,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要用于社保领域,完善社保体系,同时合理调整个税起征手段,真正实现调节高收入群体收入的目的,从而实现通过‘限高’来‘扩中’的目的。” 苏海南说。

  杨宜勇表示,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对小微企业切实落实多项减免税举措;中产人群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靠自身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

  “与收入差距过大相比,收入分配不公才是目前更突出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因为身份歧视造成分配不公,即使是同等付出的劳动也没有得到公平的社会权利和劳动权利。政府应该为各阶层人士创造机会公平,这要从教育公平抓起。” 李实对记者说。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6/87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