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提升就业质量

类别:政治法规 时间:2020-12-29 浏览:472
人工智能提升就业质量

  

  

  近5年中国就业人数变化

  

  

  图表内容来源:国家统计局、人社部网站

  本版漫画图表 小米绘

  人工智能作为“三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就业岗位结构和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将发生深刻变化。其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797家人工智能企业,大约占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总数5386家的14.80%,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2169家)。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发达省市,其中以北京最多,占比超过40%。广东紧随其后,上海、浙江、江苏的人工智能产业也已经颇具规模,均有超过50家企业。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于潇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各行业中,无论是弱人工智能还是通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都是其基础,需要将数据贴上标签并进行标注。在数据标注过程中,分类、拉框、注释等各道工序均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大、涉及行业多、涵盖范围广,可以预见,诸如数据标注员等新岗位数量将呈井喷式增长。如果进一步考虑工业革命中新兴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效应,劳动力需求也会随之迅速膨胀,人工智能创造的岗位数量将持续增长。”

  2014至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总规模由48.6亿元上升至135.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结合人工智能的爆发节点、技术成熟度及全球AI市场规模等因素,预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增长至380亿元。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新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普通劳动岗位的替代率为19.6%,但同时增加了“人机协作”操作和管理服务等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作岗位需求。由于劳动力成本与新技术采纳成本的权衡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新技术导致中国劳动就业岗位流失的规模,最终取决于人工智能引导传统产业实现变革的速度和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劳动力绝对数量小幅回升,但由于育龄妇女逐年减少、生育意愿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大幅下降。因此,即使人工智能确实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流失,但流失的工作岗位数量也远小于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数量。 

  高技术人才趋于集中

  人工智能导致了人才需求集中在发达城市、重点领域。

  根据猎聘网和腾讯研究院的数据,当前,AI人才需求分布非常集中。北京需求最高,占比达到43%,上海、深圳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7%、11%,杭州、广州位列第四、五位,占比分别为7%和5%,这五大城市占据了AI人才需求总量的83%。

  随着新经济形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会导致人才集中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趋势。当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度进一步加强并逐渐扩散至不同区域,且伴随着教育和培训不断升级,高技能劳动者供给增加时,AI人才的工作地点才会趋于分散。

  同时,人工智能为某些行业创造了大量岗位。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说:“当前,AI人才主要分布在互联网、游戏、软件领域,占比达到了73%。一方面,这是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累积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多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这些产业积累的人才很容易向AI领域转型。另外,电子、金融、制造业、医药行业和文化传媒业AI人才的占比分别为9%、6%、4%、2%和1%。”

  此外,AI产业的迅速发展,还引发了一场人才争夺战。根据猎聘网的统计,2019年AI技术类工程师的招聘量是2014年的8.8倍。2014年,AI类工程师和数据类工程师在全部IT技术岗位中的占比分别是2.97%和7.86%,这一数字在2019年分别达到了9.86%和17.59%。 

  我们应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赖德胜认为,应该建立由政府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研究人工智能产业重大任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安排,指导、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人工智能智库建设,支持各类智库开展人工智能重大问题研究,为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应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新型职业的技能需求,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就业培训体系。

  政策部门要从全局角度出发,思考如何避免机器人、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未雨绸缪,思考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政策,使教育体系、职业培训体系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种种变化。

  于潇表示,智能化的创新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体制机制创新的不足,延长人口红利,形成有效供给,减缓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增长。

  “可以预见,虽然人工智能可能造成劳动力的短期结构性失业或技术性失业,但在未来30至50年间,大量服务性工作岗位会因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适龄劳动力供给减少而面临‘有岗无人’的状态。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缓解未来经济发展中这类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对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于潇说。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23/22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