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工创业加把劲儿

类别:政治法规 时间:2020-11-29 浏览:429
给农民工创业加把劲儿

  近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提出, 要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机制, 整合创业资源, 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热情。这让万千返乡创业农民工备受鼓舞。

  蓬勃的创业力量

  多年来, 返乡农民工创业一直不被社会关注,这与他们创办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直接关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创办企业的性质往往不够 “高大上”。

  一个作坊式的加工厂, 一间临街的店面, 一家经营本地小吃的饭店, 这些显然与人们惯性思维中的成功企业相去甚远。 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 多数人的目光聚焦在马云、 李彦宏、 马化腾等创业巨头身上。 尽管没有进入社会主流视线中, 但农民工创办的小微企业仍然自然而顽强地存在着、 生长着。

  这样自然的存在, 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经济发展从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的高速增长转变为刺激内需的中高速增长,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东南沿海产业内迁, 产品输出省份和输入省份的市场结合, 这些都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战略意义凸显。

  从种植瓜果到养殖孔雀, 从物流公司到猪毛刷子加工作坊, 从经营土特产到建立文化旅游公司……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涉及各行各业,与基层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创业优势凸显的群体

  “随着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工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意愿逐步增强。 尤其是很多中西部省份出台了回引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 再加上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需要, 返乡创业对于农民工而言, 较有很强的吸引力。”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黎煦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40-50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较高。 黎煦说, 这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产业用工所要求的高约束、高效率、快节奏、 重负荷的适应能力不够,同时, 大多数企业对农民工重使用、轻培养, 使农民工找不到归属感,再加上企业的工资一旦缺乏优势, 农民工自然会选择返乡。

  “老人年龄大了, 孩子也正是需要父母的时候, 返乡创业让我们能兼顾收入和家庭责任。” 农民工秦来海说。如今, 对于很多农民工而言,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农民工创业的优势突出。 他们吃苦耐劳、 脚踏实地、 坚韧执着。同时,他们非常灵活, 转换经营领域快, 创业成功率非常高。”黎煦说,农民工的创业项目与之前在外打工时的工作相关度较高, 相对成熟,最终成功率较高。

  尽管农民工创办的小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比例不高, 但这些小微企业却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100家劳务输出示范县的抽样调查显示,早在2006年,13.8%的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估计可达800万人, 带动3000万人就业。

  给农民工创业添柴加薪

  2012 年, 我国农民工已经达到 2.6亿人。然而,农民工面临文化积累不多、技术水平不足、 学习能力不高等现实难题, 这成为他们创业路上的 “拦路虎”。

  出生在山东平原县的李阳在外出打拼14年后, 决定返回平原县创业。李阳说, 农民工创业真的很难,要全凭自己闯出来。 现在政府的支持越来越多, 形势也越来越好。

  “我创业的1.5万元启动资金是社区总支书记王志祥借给我的, 培训、设备、人员、 技术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今, 李阳创办的宣城宏达手套加工厂从最初10多人发展为40多人, 年产量由60万双增加到300万双。

  “农民工创业有其独特的优势,是我国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应该引导创业农民工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特点,给他们精准帮扶, 让他们发挥更大的能量。”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能力建设研究室主任袁良栋说。

  各地在实践中有很多有益的探索,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区、 农民工创业培训平台、服务农民工专项计划,这些实践都给农民工创业打开了一扇新窗。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clssn.com/html1/report/14/43-1.htm